十九世紀歐洲城市居民的活動 (Course work at NTU)
前言 十九世紀的歐洲在思想上受啟蒙運動的衝擊, 在物質上受工業革命所帶來的新材料和技術的影響, 全然改變了生活的面貌。一些新技術的運用導致作曲和樂器的巨大變化。改良的樂器, 譬如新鋼琴, 管風琴, 和弦樂器, 改變了十九世紀音樂的表現。新一代的作曲家和演奏家, 把音樂變得更生動和傳神, 遠遠擴大音樂的局限和樣式(Form)。在十九世紀, 社會結構猛烈和顯著的改變。貴族的沒落和興旺的中產階級, 是這個時代的特色。 社會地位不斷上升的中產階級, 帶領了藝術和音樂市場的快速成長和需求。藝術家和音樂家不再僅是貴族或者皇家的僕人, 他們有一個興旺的市場, 足以維生和穩定的收入, 還有前所未有的社會地位。這個研究的目的是發現這個時期音樂家社會地位的變動。 十九世紀歐洲城市居民的活動 十九世紀歐洲的劇院是城市生活的重心。 許多千奇百怪的表演皆在劇院中舉行, 最受歡迎的有, 馬戲團、腹語術者、催眠術師、詩人、喜劇演員、唱詩班和樂隊,再者就是傳統的嚴肅音樂—今日的古典音樂。 參預的人們遍佈各階層, 十九世紀的歐洲, 經過工業革命的洗禮, 一般城市民眾的經濟情況已有結構性的改變, 除了工作外, 適當的娛樂也普及到普羅大眾, 比如說馬戲團來了,在鎮裡的公園和公共場所表演, 總可吸引無限中產階級的參與。其它如各地區舉辦的祝宴、狂歡節、畫展、唱歌, 跳舞和烹調表演, 亦是這一時期的重要活動。根據個人的社會階層, 即能參加各種各樣的社會小社團, 譬如互助會、 義賣、祝宴、 醫院和教會舉辦的慈善活動。但是, 在十九世紀, 依然有許多人因工作時間長和薪水不充分, 無法參預上述的活動。 總之十九世紀歐洲城市居民的活動, 代表的是在工業革命和啟蒙運動洗禮下, 階級變動, 貧富重新分配的結果。 在這樣的變化下,改變的不只是觀眾的社會階層, 而表演者的社經地位亦大幅提昇, 它們可獨立維生無需依附在貴族之下! 音樂家就是這個社會變動下的獲利者。 十九世紀音樂界的變動 十九世紀這個大時代帶來了西方社會的巨大變動。 民主理想和工業革命橫掃歐洲,改變公民日常生活。許多人在舊世界和新思潮衝突中奮鬥。從紐約, 巴黎 倫敦, 到維也納, 全世界的容顏, 思考, 和文化全然改變了。 音樂家, 作曲家, 和樂器製作者, 由於社會和科技的進步, 大大地改變他們生活型態。在早期, 音樂家的生活是環繞在教會或貴族間的小圈子, 音樂家的地位僅僅是僕人(對貴族圈子而言, 如巴哈之於教會, 莫札特之於奧地利皇室)。作曲家為教會或貴族寫他們喜好的音樂, 樂器製作商生產的樂器由富裕的貴族購買, 再由他們的僕人音樂師演奏。由於中產階級的上升, 更多人民想要接近音樂, 一個新而大的藝術市場於焉誕生! 音樂家由教會或貴族間的小圈子解放開來, 新藝術性的審美觀, 浪漫主義, 替換了秩序、對稱, 和形式 (指刻板的教會音樂), 情感和藝術性更被音樂家所重視。浪漫主義, 與新機會, 大劇院,和客廳成為音樂家或作曲家的新舞台,他們不再是教會或貴族的僕人。 藝術消費助長音樂家社經地位 在十九世紀, 一向由貴族包辦的古典音樂市場產生了結構性的變化。 古典音樂的欣賞在十八世紀是財富和聲望的象徵。由於新中產階級的革命, 這一批新中產階級, 他們的目標是仿效貴族 (但不替換它), 他們渴望創造如豪華貴族一樣的生活(如老師於課堂中舉Wedgwood 消費的例子), 以新中產階級的道德和概念古典音樂消費成為了一個社會工具, 亦是無容置疑的社交活動。 人們去結識新的朋友, 談論閒話和新聞, 很少真正去欣賞音樂或戲曲。But who care!(真正的音樂愛好者會直接地靜坐在樂隊之後欣賞), 富裕的新中產階級則集中在包廂中暢所欲言。 在此, 音樂是社交的工具不是目的! 社會階層的改變, 也影響了劇院觀眾的組成。 中產階級使用古典音樂的社交活動, 支撐他們想要的 “貴族氣息” (想像一下十九世紀並無唱片和錄音) 這一大批新中產階級的藝術消費無疑的助長 音樂家的社經地位, 使他們可以脫離貴族牽絆, 獨力創作無虞生活, 音樂家的地位也由貴族的 “僕人” 而一躍為 “音樂家”, 這種的改變無疑的是十九世紀社會階層變動下的產物。 工業革命對樂器製作的衝擊 十八世紀鋼琴的前身, 大鍵琴(Harpsichord)被發明了。 十九世紀初, 音樂會的聽眾大量增加, 大型音樂廳紛紛建立, 大音樂廳需要更大的音量(Volume)和動態(Dynamic range)的樂器才能滿足! 原始的大鍵琴, 卻因技術的限制, 遲遲無法改善。 因為工業革命新材料和科技的改良, 促成了 “鋼琴” 的發明。貝森朵芙(Bosendorfer), 史坦威(Steinway) 二大鋼琴製造商即是這一時期崛起的新秀。 除了鋼琴之外, 管樂器如法國號, 橫, 直笛等銅管,木管樂器也因工業革命帶來的新材料和科技, 使樂器更生動和富含表情。 這些轉變除了讓聽眾有更精采的感受外, 同時也讓音樂家在表演和作曲中有更大的揮灑空間, 這是一個奇特的例子—由生硬的科技改變了多情的藝術。
(Source: The La Guardia and Wagner Archives, La Guardia Community College/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http://www.laguardiawagnerarchive.lagcc.cuny.edu/curriculums/steinway2001/ 個案研究---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1809-1847)
I. 所屬時期與樂派--- 浪漫樂派時期 (The Romantic Era):西元1820年~1900年
II. 孟德爾頌生平 1809 年出生於德國漢堡, 父親是銀行家, 母親的家境也非常優渥, 彈得一手好鋼琴並精通四國語言。由於這樣的家庭, 孟德爾頌自幼便學習音樂, 且專心的以音樂為職業, 為初期浪漫派的音樂發展有著非常大的功勞。三歲時, 全家遷居柏林, 他便在這裡長大。 孟德爾頌自小便顯露出音樂才華。 9 歲第一次公演, 11 歲開始作曲。(Source:高雄空大講義 http://www3.ouk.edu.tw/wester/composer/composer010.htm)
III. 孟德爾頌的階級特色 孟德爾頌是傳統音樂界中相當特殊的人物, 他出身歐洲城市運動後的中產階級, 並不是靠教會或貴族支持才能過活的音樂家, 因此形成了他在音樂創作上較為自然灑脫, 卻不失中產階級為人處事的特色:高雅、嚴謹、明晰、邏輯、 安適、自在、保守、謹慎;孟德爾頌是百年僅見的全能型音樂天才, 身兼作曲家、指揮家、鋼琴家、教師、行政人員等多重身份, 加上銀行家後裔的背景(銀行家亦是十九世紀新興的階層), 使得孟德爾頌有足夠的財力周遊歐洲各國, 成為一位名符其實的旅行家。
IV.分析孟德爾頌和傳統音樂家的階級差異
a. 出身富裕的中產階級, 不同於傳統音樂家。
b. 富裕的家庭開始會讓子女學習音樂並以此為業。
c. 音樂的特質富個人色彩, 不投客戶喜好。
d. 以音樂家的身份擠身上游社會。
e. 音樂家開始主導劇團的管理不僅是樂匠。
Reference 陳淑眞, 孟德爾頌 : 臺北市: 名人, 民1980 劉岠渭, 孟德爾頌 -- 音樂史上美麗的偶然, 臺北市 : 臺英雜誌, 1998 石井宏/著, 古典音樂意外史, 臺北市 : 世界文物, 1996 Alf Carrington, East Dereham, Norfolk A proposal: Giovanni of all trades: an Italian musician working in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 England . Sixth Biennial Conference on Music in 19th-Century Britain Hosted by 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at the University Conference Park 5–8 July 2007 Michael Allis, University of Leeds Performance in public and private: ‘The Working Men's Society' and the progressive agenda Sixth Biennial Conference on Music in 19th-Century Britain Hosted by 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at the University Conference Park 5–8 July 2007 Barber, Elinor G. The Bourgeoisie in 18th Century France.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55 Bernier, Olivier. Pleasure and Privilege: Life in France, Naples and America 1770-1790. Doubleday & Company, Inc.: New York, 1981 Harrisson, Carol. The Bourgeois Citizen in Nineteenth-Century Fran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England. 1999. Johnson, James, H. Listening in Pari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CA. 1995. Kavanagh, Thomas. Enlightenment and the Shadows of Chanc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Baltimore MD, 1993. Lacombe, Herve. The Keys to French Opera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rans. by Edward Schneid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CA, 200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