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來對鹿港的研究,不論是城市興衰 ,建築 ,廟宇, 八郊, 家族, 民俗, 藝術, 音樂,廟會, 已多到令人厭煩的地步, 今僅就重點和有趣的部份進行陳述。
I. 鹿港位置 位於北緯24度至24度10分、東經120度22分30秒至120度30分(市仔口);東接秀水鄉,西臨台灣海峽,南與福興鄉以福鹿溪為界,北與線西鄉、和美鎮相臨,地勢平坦無山丘大河。
II. 鹿港舊名: 鹿仔港,馬芝堡,鹿港半堡 鹿仔港地名之源有四說: 1. 因地名似鹿,故名為鹿仔港。 2. 因台灣中部昔日多鹿,鹿港為鹿群經常聚集之地,從荷蘭據台至清初,鹿群遍佈,鹿的買賣非常興盛,故漢人便稱此地為鹿仔港。(此說較受普遍認同) 3. 平埔族語 Rokau-an 之閩南語音譯,但此語原意已經不明。 4. 因昔日為米糧之集散地,而儲存稻穀用之方形米倉就叫做『鹿』,故稱此地為鹿港。(鹿港有一街名為米市街,現名美市街,可見鹿港的確曾為米榖集散之地)
III. 住民的來源與原住民 鹿港早期漢人移民未大量遷入之時為平埔族之巴布薩族(Babuza)之居住地,當時屬馬芝遴社。 清初漢人移民大量遷入,主要來自泉州府,主要姓氏為,施,黃,許,佔人口數八十%以上,而施一姓即佔32%(清末)。除外,鹿港尚有興化府移民,和少數客家人,遺蹟至今可見。
IV. 曇花一現的繁榮 鹿港因地理位置的特性而興起,卻也因地理和政治的變動使其快速殞落。 1. 乾隆48年清廷設鹿港正口,乾隆49(1784)正式開港。 2. 由開港至日治結束(1945),鹿港由極盛轉為極衰,如曇花一現。 原因: 1. 濁水溪泛滥,港口淤塞 2. 日本治台,台灣對中貿易大減,鹿港重要性不再。(光緒末年:6000戶, 至日治時期30年間,戶數減半)
V. 沒落與救贖 1. 沒趕上日治時期的現代化, 使老城依舊如清末的容顏 2. 保有如龍山寺, 文開書院, 天后宮, 和埔頭老街, 諸多美輪美奐的建築,吸引大批觀光客。
VI. 鹿僑和鹿港人的特質 1. 人口大量外移形成 鹿僑(八郊子弟的復興) 老一代 : 黑松, 味全, 和信, 台泥 新一代 : 宏基, 華碩 2. 保守,固執,重文輕商,吝嗇,讀書,避免成敗家子 : 成就一大批讀書人(Or 書呆子)
VII. Interesting Spots for Further Study 1. 金門館 金門移民的會館 2. 北頭和崙仔頂: 漁民和羅漢腳的聚集所 3. 三山國王廟: 鹿港客家人遺蹟 4. 福興粘厝: 一群自稱女真人的族群(Group of 5,000 people) 5. 三天后宮的比較: 天后宮 新祖宮 興化宮 6. 清際至日治鹿港社會階層的分佈與變動:貧富與階層的差異 7. 台灣華盛頓林爽文的平海大將軍王芬(勳)廟:福臨宮 8. 烏魚寮與黑貓橋: 鹿港的滄海桑田 9. 鹿港是河港? 由郊商的分佈和港口設施分析
參考資料 多且雜容後再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